跳到主要内容

3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想法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性格测试

Rainux

可能是网易云音乐之前各种花里胡哨的性格测试太不靠谱,也可能是因为中学的时候用九型人格测试过,又或者没事干的时候就用塔罗牌占卜自己,反正不管知乎和微博上如何反复推荐 MBTI,我都没点开测试过。

后来有天跟朋友闲聊,朋友兴致勃勃说着MBTI测试,我脑抽说了一句“我把MBTI测试相关的东西都屏蔽了”。朋友的话戛然而止,转而聊其它的。当时我还没觉得什么,当晚临睡觉的时候,突然觉得自己的话又蠢又自大,怀着愧疚之情找了个网站测了下MBTI。

一直特别讨厌性格测试中某些结果行为,举例来说,A 会先问 B 的 MBTI,然后翻了各种 MBTI 资料,按搜索结果的说法,自己的 MBTI 跟 B 的 MBTI 不合,所以就不再跟 B 打交道。再比如 A 参考资料说自己的 MBTI 普遍缺乏自信,于是给自己找到了不自信的理由,如果有人劝说,便说自己的 MBTI 性格就是这样。基于这种厌恶,我很少对外说自己的性格测试结果,在此顶多说明自己是个i人。

可能有的人只是把性格测试当作人际交往的工具,测试完后,主要就是在看自己的人际交往相关评测,然后暗自揣测别人与自己是否相合。而我更关注结果中的优劣点,想让好的更好,不好的地方尽量改善。MBTI有些描述和九型人格的测试结果基本吻合,描述的缺点我也的确都有。其实我也隐隐约约知道,但我并不多在乎。比如评测说我过于独立,但我之前并不觉得独立有什么不好。测试结果也具体阐释了,过于独立容易封闭自我。与他人保持距离是一种修养,但总是保持距离未尝不是在疏远他人。不敏感大多源于不在乎,而后知后觉是因为理性的延迟处理。保守和冒险并不冲突,保守是因为独立,觉得靠自己就行;冒险也是因为独立,觉得能自己承担后果。独立没有什么不好,但凡事需要节制,过于独立的人容易与社会脱节,显得格格不入。

接下来也不是说要学着去依赖别人,可以试试先放下拒人千里之外的心态。

关于网暴的一些想法

Rainux

在一条关于网暴的新闻视频下面,我以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为论点简单阐述了一些关于网暴的想法,内容如下:

印象中背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初中的论语十则,其中最后一则印象特别深刻。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”的确应该终身行之。如果自己无法遭受网络暴力,就不要去网暴别人。自己如果无法接受别人的闲言碎语、恶语相加,就不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恶意。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外,最好也能够站在别人角度想想。吾之蜜糖,彼之砒霜,我觉得有趣的东西,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毒药。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,享乐的是自己,被享乐的说不定也是自己。

我个人认为观点还是比较简单明了的,毕竟孔子已经讲的非常言简意赅了,而且后来我在网上找了下当年的教材,的确是初中语文第一篇文言文,按理来说绝大多数十三岁以上的人都学过,但没想到会有那么多难以苟同的回复。

回复中第一类观点:网暴那些施暴者。我的意见是作为普通人,别让自己成为施暴者。别人对你造谣诽谤侮辱,你应该诉求法律的援助。如果无法接受法律的判决,你应该血性一点,以武服人,而不是躲在网络的阴暗角落成为自己讨厌的人。你在凝视深渊的同时,深渊也在凝视着你。

第二类观点:这只能约束君子,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约束自己。我的意见是孔子也没说这是君子才会做的,另外道德本就是约束的自由。我姑且以为别人的实际想法是“这是被束缚的君子所为,我不想被束缚,我也不是君子,所以我就去网暴。”难道不是君子,就可以己所不欲,可施于人吗?如果周围的人不是君子,是不是就可以对自己随意网暴?其次,虽然不是儒家的君子,但能不能尽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起码做之前、说之前,先用自己的三观想想对不对。另外,还有人说现代道德标准变化太快,我认为道德标准的确是变换极快的,但是有些美德是永远不会变质的。应该不会有人认为诚信、礼貌、谦逊、仁义等美德是过时的吧。美德也是道德的一部分,网暴何尝不是在败坏仁义。

第三类观点是我觉得最离谱的:男性被网暴的时候你在哪呢?这个视频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女性被网暴,这名女性通过法律维护了自己的权益。说实话,我在看视频的时候并没想到性别这回事,评论的时候也没想到跟性别有什么关系,不管是男是女,被网暴的时候都是受害者;也无论男女,都应该尽量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对于这类观点,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复。简单重申了一下观点,没想到这些人直接私信过来辱骂。后续一些评论和私信骂我是“cmg”,这个缩写我想了老半天,猜测可能是“臭母狗”的意思。这些人举着性别的大旗肆意咬人,结果连我的性别都没搞清楚就一通乱咬。见我不再理他们,他们又说我是机器人,要求“转人工”。这不是时代的悲哀造就了他们,而是他们的悲哀造就了时代。

网络暴力呈现更多的是一种言语暴力。施暴者有的直接言语辱骂,有的阴阳怪气。那些人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,也不在乎原委是什么,他们只是在输出那些自以为是的观点,乃至发泄莫名其妙的情绪。反对个一两句,只会让他们跟打了鸡血一样更加兴奋。

距离产生美,也会虚化人与人的印象。隔着虚拟的网络,对别人的看法也都是虚拟的。简单来说,把人不当人。偶像不是具体的人,只是个抽象的神;普通网友也不是人,只是个头像,是串字符。网暴的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具体的人对话。或者根本不在乎别人是什么样子,只在乎自己在幻想中是什么样子。

不能当面讲的话,背后也别说了。现实如此,网络也是如此。

天赋

Rainux

近期逛知乎看不到不少关于天赋的问题,比如"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数学天赋"、"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天赋"、"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xx天赋"、"突然想写网文了, 怎么判断是否有天赋"……大部分问题其实我都没点进去看,因为我认为这类问题背后考虑的其实是能否尽快掌握某样东西、能否凭借所谓的"天赋"尽快成功;或者把天赋当借口,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老天不喂饭。尽快成功,取得功名利禄,至于发挥"天赋"做出点什么进步,可能并不在乎。而对于失败,也可以很轻松的说道"反正我不是这块料"。

我不是否认天赋,在我的经历中,也的确遇到过很多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,我只是认为,不要把什么全部托付到天赋上,也不要被什么天赋所限制。

个人认为,天赋只是影响做事的效率和极限,而不是影响能不能做。不管能做多少,感兴趣就行。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,爱拼才会赢。